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近日正式上线启动,聚合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4个子平台,受到广大师生高度关注。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推进建设并充分运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缩小数字鸿沟,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提升。
进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以下简称“中小学智教平台”),在“课后服务-文化艺术”版块中选择与舞蹈、诗词相关的学习内容,这是青岛金门路小学六年级学生尤凌很喜欢的学习课程。在学校因新冠肺炎疫情而暂停线下教学的日子里,线上学习让她不仅收获了书本知识,也增加了艺术、体育领域的积淀。
数据显示,中小学智教平台自3月1日试运行以来,有效支撑了“停课不停学”。平台日均浏览量已达2888万以上,最高日浏览量达6433万,现有资源总量为2.8万余条,资源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作为国家教育公共服务的综合集成平台,中小学智教平台具有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校治理、教育创新等诸多功能,也是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通过提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打造在线的网上课堂,更好地为师生服务。
“中小学智教平台在原有专题教育和课程教学两个资源版块基础上,新增了课后服务、教师研修、家庭教育和教改实践经验等4个版块,现有资源总量已达到28052条,新增资源17300条,增加了1.6倍。”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平台还外链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数字科技馆、国家公共文化云、数字敦煌、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等一批重要专业网站,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是‘双线融合’的创新探索。”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信息中心副主任唐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平台能够支撑教师开展微课、翻转课堂等多种形式的“线上”“线下”创新融合教研教学,满足常态和疫情影响下的非常态教学需求,有利于加快变革教学组织形式、重构教育形态。“时空边界得以打破,优质资源可以共建共享,从而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之间存在的资源不均衡问题。”
新上线的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以下简称“职教平台”),截至目前已有教师自建课程超17.8万门,为“大规模个性化”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可能。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指出,新技术不断迭代升级,对职业教育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据介绍,职教平台由“专业与课程服务中心”“教材资源中心”“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教师服务中心”四大版块组成。平台分三期进行建设,其中,专业与课程服务中心已于3月28日正式上线月底将完成其他各中心的开发与上线月底将完成平台每一个规划功能的开发与上线。
记者了解到,“专业与课程服务中心”主要包括专业资源库、在线精品课、视频公开课三部分。其中,专业资源库模块以专业为单位,为各类学习者和教师提供课程资源和学习包,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和编辑课程资源,形成个性化课程;在线精品课模块汇集职业教育领域的优质慕课,供师生选用;视频公开课模块则以职业教育国家级获奖项目的课程资源为基础,为职业院校提供可选用、可观摩的课程。
唐亮指出,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正式上线,对于汇聚优质教育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平台整合了海量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领域的课程类和非课程类视频资源。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视频均由名校名师、学者院士参与设计录制,内容精湛、制作精良。”唐亮说。
事实上,在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以下简称“高教平台”),堪称名家荟萃。首批上线万门课程中精选的优质课程,覆盖了13个学科92个专业类,其中不乏钟南山、林毅夫、樊锦诗等院士、名家的精彩授课。
从2013年起步以来,中国慕课在9年间发展迅速,优质教育资源得以通过网络走向千家万户,助力教育公平的实现。“2013年我们只有5门慕课,到现在慕课数量已超过5.25万门;2013年我们的注册用户只有上百人,现在已经拥有超过3.7亿的用户。”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指出,中国的慕课数量和学习人数均居世界第一,并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吴岩透露,“高教平台”链接了“爱课程”和“学堂在线”两个在线教学国际平台,向世界提供900余门多语种课程。“我们在中国发起和成立了世界慕课和在线所世界著名大学实行了互认学分,开设168门融合式课程。我们要扬帆出海,为世界高等教育贡献中国力量。”
202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1076万,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教育部在原有教育部新职业网和24365智慧就业平台基础上,全新升级建成“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以下简称“24365就业平台”)。通过打造24小时365天“全时化、智能化”平台,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更优质的“互联网+就业”服务,促进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针对当前疫情导致毕业生外出求职不便的现实情况,在8月底之前,“24365就业平台”将举办约40场线万条以上的岗位信息。“平台还将大力推广‘云签约’,实现求职签约线上‘一站式’办理。同时,鼓励各地各校用好‘互联网+就业’的新模式,为毕业生提供更加便利的就业服务。”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说。
目前,“24365就业平台”汇集了380余万个岗位信息,已上线“互联网+就业指导”直播课90余期,涵盖就业形势与政策、行业分析、求职技巧等内容。平台还上线了“宏志助航”系列就业指导培训课程资源118个,提供44项职业测评、125个职业百科和578个职业案例。
王辉透露,教育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委员会将举办医疗卫生、信息通信与互联网等25场分行业的专场招聘会,预计提供岗位信息110万条。还将会同部分地方教育部门举办区域性线上专场招聘会,预计提供岗位信息20万条;发挥高校就业联盟作用,举办全国高校共享就业联合线上双选会,预计提供岗位信息15万条。(孙亚慧)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坚决打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这场硬仗
各地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始终绷紧农村地区疫情防控这根弦,思想上再重视,力量上再聚焦,资源上再倾斜,盯紧抓实各项工作,坚决打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这场硬仗。
中国农历正月初一,天津市民李女士通过手机数字人民币App,为正在上中学的女儿发了200元的数字人民币红包。
它是中国特有种,仅生活在新疆天山海拔2800米到4100米的高寒地区。虎耳草、红景天、金莲花、雪莲…… 这些天灵地宝都是它的“家常便饭”!
位于黄土高原的延安,在小小苹果的产业发展中,实现了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延安220余万人口中,有80万农民从苹果产业中获益,苹果收入占到农民经营性收入的61%。
截至2022年底,我国移动电线部/百人,高于全球平均的106.2部/百人。
熊猫基地大熊猫博物馆内于日前迎来了一位“新朋友”——仿生大熊猫机器人“小川”。
自2021年8月17日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水电站6台机组并网发电后有效改变南疆三地州电力短缺状况,使南疆人民用上更为清洁的能源。
记者从北京市文物局获悉,春节期间,北京多家博物馆结合本馆特色,深度策划“博物馆之夜”活动,灯会、庙会、汉服夜场秀等活动将充分满足广大市民游客参观需求,带来不一样的参观体验。
在春节来临之际,“中国航天基金会航天科普教育基地”授牌活动20日在珠海太空中心举行,为珠海呈上一份逐梦空天、探秘寰宇的新春贺礼。
在祁连山脚下,有一处人类为野生动物搭建的“避风港”,生存受困的野生动物在此得到照料,直到恢复健康再次回到野外。
最近,有关部门连续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医药防治问答(第一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病例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日发布的2022年通信业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中国电信业务收入延续较快增长态势,呈现趋势向好、结构优化、动能增强的发展特点。
避免进食过多重口味食物,如油炸油煎食物、腌制熏制食物、过于辛辣刺激的食物等,少喝含糖饮料。
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是基本前提。无论是否已经感染过新冠病毒,个人防护依然十分必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多体非线性量子干涉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教授任希锋研究组与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光科学研究所教授Mario Krenn合作,基于光量子集成芯片,在国际上首次展示了四光子非线性产生过程的干涉。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光学》。
1977年,肩负不同任务的旅行者号探测器先后启航,开始了各自的冒险之旅。2022年,旅行者号任务迎来了45周年纪念日。从近距离飞越多颗行星到探索人类在太空中的最远距离,这对“姊妹花”在增强人们对太阳系的理解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月19日发布《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全面介绍新时代中国绿色发展理念、实践与成效,分享中国绿色发展经验。
新冠病毒对于各类人群普遍易感,合理的营养不仅能够增强抵抗力,同时可以促进感染者的快速康复。在疾病初愈时,饮食上同样也要注意清淡,建议以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为主,保证基本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可以适当吃一些肉类、鸡汤类、牛奶、蛋类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果来帮助身体逐渐恢复。